!!.;*'使
石牧民谈台湾民主
1
1

以下文章转自石牧民先生的脸书,他介绍了台湾渐进式的民主道路,说的面向很广,分享出来,让大家更了解台湾的民主怎么一步一脚印走出来。全文如下:

就在今天,台湾解严的历史正式长过曾是世界纪录超过三十八年的戒严时期。在这个志记的日子,想要问:台湾的民主从什么时候起算?台湾的民主怎么了?

 民主的定义与台湾

台湾是一个民主国家。客观上,这是一个无庸置疑的事实。根据2024年《经济学人》杂志「民主指数」(Democracy Index)报告,台湾的总得分为8.78(满分为10),全球排名第十二,亚洲第一。《经济学人》杂志的报告将台湾归类为「完全民主」的国家。

《经济学人》杂志的民主指数评比,共有五项指标:选举过程及多元性,政府运作,政治参与,政治文化及公民自由。这五项指标,相当符合「民主」(democracy)这个词汇及概念的语源和意义。民主,democracy,本身是一个复合词;源自希腊文的 dēmos 及 -kratia。Dēmos 的意思是人民(在希腊及希腊化时代,「人民」并不包括非公民,女性,儿童,奴隶),而 -kratia 则意谓治理的权力;也就是说,民主的意义从最初就是由人民行使治理的权力。但是,朴素的「由人民行使治理的权力」隐藏着不少诱惑和陷阱;资讯不透明,威胁利诱或玩弄、垄断体制,都有可能让「由人民行使治理的权力」只剩下表象。所以实务的民主,必须有完善且不会被操弄、垄断的体制,来达成由人民行使治理的权力。于是《经济学人》杂志检验民主的指标会在乎选举的「过程」,(人民组成的)政府之「运作」,人民对政治的「参与」以及所形成的政治「文化」。

而基于人性的必然结果,一旦治理的权力是由人民来行使,人民绝不可能行使自己的权力来伤害自己,因此民主的体制也势必是自由的。当前的台湾,虽然并不是满分10分,但可以说几乎完全符合上述的定义。

1
1

反思台湾民主的进程

如果我们回顾台湾当代的历史,依据前述的定义,则可以发现台湾明显「不民主」的时代。

我们至少可以说,自1949年5月至1987年7月,超过三十八年的「戒严时期」台湾,就是不民主的。技术性来说,《戒严法》取消了许多应该属于人民的自由;既然民主必定自由,那么戒严时期的台湾不民主,也就是客观的事实。而实务上,戒严时期的台湾,也存在不民主的指标和证据;这些证据,全都指向「治理的权力『不是』由人民行使」。

例如,在台湾当了二十五年总统的蒋介石。他治理台湾的权力就不是人民所赋予。他这个总统,美其名是「国民大会代表」所选出的,但当时国民大会里的代表长时间并不代表台湾人。由台湾人选出的国民大会代表迟至1969年才出现,蒋介石已经在台湾当了二十年总统了。至少二十年间,蒋介石总统治理台湾的权力并不是由台湾人赋予;而1969年后,并不代表台湾人的河北、湖南、浙江⋯⋯国民大会代表仍然继续不代表台湾人而行使职权超过二十年,直到1991年。

国会(立法院)也是一样。立法权是人民行使治理权力最高表现。但台湾人一样迟至1969年才初次得以选出自己的代表来行使治理的权力。而且,台湾人在1969年选出的代表只有台北市四名,南投以北台湾省第一选区三名,彰化以南及台东、花莲、澎湖台湾省第二选区四名,共十一席。同时,1948年在中国选出,并不代表台湾的立法委员则有超过四百席。

1980年代之后,陈文成命案、江南命案、美丽岛事件连番的人权事件,使当时的总统蒋经国迫于美国所施加的压力,先在1986年默许民主进步党成立,继而在1987年解除戒严。虽解除戒严,但中国国民党政府仍然依《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》取消《宪法》所保障人民的权利。1991年,在李登辉总统主导下,《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》废止;1992年,国民大会及立法院全面改选;1996年,全国国民投票选出总统。依据「民主」的定义,1987年,1991年,1992年,1996年,都可以视为台湾人逐步取得「行使治理权力」的年份。

不是一个年份,一个日期,而有许多年份,恰恰证明了台湾这个国家走了一条渐进式的道路。我们的民主,没有生日,而还在追求,还在完善,还在路上。

 

1
1

台湾民主的挑战

台湾在1987年解严,过了今年2025年7月15日,台湾解严的时间就将比曾经是世界纪录的戒严时间还要长。而上述台湾逐渐民主的纪念日,最迟的总统民选距今也将近三十年。2025年的台湾,被《经济学人》归类为完全民主。但在上述《经济学人》杂志「民主指数」的五个指标中,台湾在「政治文化」的得分是8.13,在「政治参与」得分7.78;在五个指标中,台湾在政治文化和政治参与两项表现最差。

且让我们就用「政治文化」和「政治参与」两项来设想三种可能的情况。若「政治文化」得分高,而「政治参与」低分落后,则可以视为制度及文化完善理想,人民具有信心;即使参与度低,该民主国体形同可以靠「自动驾驶」来运行。若「政治文化」低分落后,而「政治参与」得分高,那恐怕就是台湾舆论热爱使用的「恶斗」;大抵可以说,社会中的公民关切政治事务且积极参与,但习惯使用贱招⋯⋯。我们的台湾,则是第三种情况,「政治文化」与「政治参与」在五项指标中最落后。

就在本文写作的现在,公共平台及社交媒体平台上才刚刚结束一波「对政治没有兴趣」的论争;不久之前,舆论意见领袖之类的人物(包括知名作家)前往中国,对中国(筛选过)的物质文明及风土民情大加赞扬,甚至鼓吹、释放台湾应该向往的讯息;在台湾政治壁垒的对抗中,有民众党(国会第三大党)支持者说出「会义无反顾投诚解放军」的言论。显而易见,台湾的民主面临的是待改善的政治文化与政治参与交织的挑战。

民主必定自由。完全民主的台湾,在自由度上的表现也一再名列世界前茅。民主社会中自由的重要表征之一就是资讯、言论的畅通,其中甚至包括了诸如「会义无反顾投诚解放军」及向往中国(筛选过)的物质文明等言论。但同时,台湾「政治参与」的较低得分,恰恰表现在「对政治没有兴趣」(部分人甚至将它当作正面表述且以之自豪)的低得分上。对政治没有兴趣,也就不会对政治事务多加理解;甚或,对「民主」、民主的意义及台湾争取民主的历程并不多加理解。其结果,则与自由流通但似是而非的言论交织。

所有对中国的向往,所有对中国(筛选过)的物质文明之憧憬,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;而那个事实,甚至只是民主最朴素的定义:

「由人民行使治理的权力」。

而中国,任谁都看得出来,治理的权力并不是由人民行使。所有对中国的向往,都是「民主对不民主的向往」。民主对不民主竟然会产生向往,则显然是拥有民主的行为者认为民主可以抛弃;或至少,民主可以为了对于其他价值的追求而抛弃。基于这一篇文章最初铺陈出来的,民主的定义,也就是目前台湾的社会中,有部分公民(虽然我们有信心那不是多数)正在违背人性,愿意抛弃行使治理的权力,愿意主动将它交给他人,最终主动让他人来伤害自己。

台湾民主了吗?客观上,台湾无庸置疑是一个民主国家。但这一篇文章始终无法援引有力的资讯来探讨,因为民主的理论及历史从来没有保证的,就是人性。基于人性必然的结果,民主必然保证自由。但人性并没有保证它必然不会抛弃民主。

台湾民主了吗?台湾无庸置疑是一个民主国家。什么时候?大致上台湾在1990年代逐渐成就了一个民主的社会与国家。但那是三十年前。未来,台湾会不会保有自己的民主?则是真正重要的问题。这个问题的答案,需要现在就开始去奋斗。

显示2个结果
您的回贴

您需要才能发言,请点右上角头像进行登录后再发言。

©2025 天潮 信使

联系我们

若您需要帮助,请给我们写信!

正在发送...
Back Refresh Forward

Log in with your credentials

or    

Forgot your details?

Create Account